中国温度计网 - 温度计行业门户网站 !

商业资讯: 国外资讯 | 技术文章 | 企业新闻 | 市场推广 | 新品技术 | 行业纵览 | 政策法规

你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商业资讯 > 市场推广 > 让社会救助兜底保障更加精准更有温度
N.biz | 商业搜索

让社会救助兜底保障更加精准更有温度

信息来源:w-j.cn   时间: 2023-09-04  浏览次数:15

近日,郾城区商桥镇大杨村一位重病患者家里来了2拨人,一拨是区民政局社会救助工作人员,另一拨是区慈善总会救急难工作人员。郾城区医保大数据筛查发现该病人大病自费超过10万元,特地赶到他家里了解情况,主动实施救助来的。

“经实地核查,结合之前大数据比对情况,初步认定符合救助政策,准备开启救助绿色通道,给予大额临时救助,同时慈善总会也同意给予救急难资金救助,总额1万元左右。”郾城区民政局社会救助股股长王黎明说。

“感谢党和政府,关键时候,派人来救……”病人紧紧拉住民政工作人员的手,眼泪止不住地往下流。

据悉,今年以来,郾城区不断健全完善社会救助主动发现机制,主动上门实施救助。从“坐等申请”到“主动发现”,郾城区社会救助工作实现了从“人找政策”到“政策找人”,从“马上办”到“主动办”的转变。

健全主动发现网络组织。构建了以区、镇(街道)、村(社区)“三级联动”的社会救助主动发现机制,以村(社区)网格化管理为依托,充分发挥村(社区)民政协理员作用,积极动员社会力量广泛参与,努力做到急难对象早发现、早报告、早救助,及时将符合条件的困难家庭纳入城乡低保、特困供养、临时救助等社会救助保障范围。

做好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依托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信息平台,对低收入人口进行动态监测,做到线上预警与线下核处高效衔接。同时,共享比对乡村振兴、医保、残联等部门的数据信息,及时发现困难群众救助需求,尤其是通过医保大数据比对,对自费金额超过3万元的大病患者,做到主动识别、应救尽救、精准救助。

完善主动发现接办流程。对主动发现潜在救助对象和急难情形,严格执行“即发现即报告”,发现救助线索后,对困难群众主动宣讲政策、了解其申请意愿和能力,并遵循救助自愿原则,尊重群众意愿。对有申请意愿但申请能力不足的,可由村(社区)社会救助协理员协助其提出申请。

推行先行救助。对于情况紧急、需立即采取措施的,可开展“先行救助”,紧急情况解除之后,再按照相关规定补齐手续。

“通过主动发现与群众申请相结合,2023年1-6月份,全区新增城乡低保对象650人,新增特困供养对象87人,将60名符合条件的监测户纳入农村低保,将40名低保人员转为特困供养,实施临时救助2143人次,最大限度保障了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郾城区民政局局长张晓霞介绍说。(张煜晗 贾若男)

(责任编辑:张晓波 )
看全文
写评论已有条评论跟帖用户自律公约
提 交还可输入500

最新评论

查看剩下100条评论

热门阅读

    和讯特稿

      推荐阅读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和讯网无关。和讯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 } })()
            ——本信息真实性未经中国温度计网证实,仅供您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