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年头,娱乐圈最流行的就是蹭热度,没想到,这股“不正之风”也蔓延到商界。说的就是85度C告光明牛奶标注“85℃”侵权一事,看到这条新闻的时候,小财女大吃一惊,这难道不是赤裸裸的碰瓷吗?
光明牛奶包装标了“85℃”,85度C要求赔偿500万
虽然该起诉讼的详细情况近期才被披露,但事情可以追溯到两年前。2016年5月,85度C品牌所属公司美食达人公司发现在上海易买得超市有限公司老西门店销售的、由光明公司生产的优倍系列鲜牛奶产品外包装上的显著位置,使用了与其注册商标相同或相似的85℃,光明公司在广告宣传中亦突出使用了85℃。
85度C认为光明公司的使用方式,极易在相关消费者中造成混淆,于是以侵害商标权为由诉至法院,请求判令光明公司和易买得公司立即停止侵犯其注册商标专用权的行为,光明公司赔偿其经济损失500万元及合理开支5.95万元,易买得公司赔偿其因制止侵权花费的合理开支69.20元。
光明自然不干啊,此85℃并非彼85度,尔等简直就是胡闹。光明表示,优倍系列鲜牛奶的生产加工中使用了巴氏杀菌技术,工艺参数为85℃、15秒,故在牛奶产品的包装盒上标注85℃是一种善意、合理的描述性使用。
没毛病,但是略显吊诡的是,一审判决支持了85度C,因为85度C的注册商标在先并具有较高知名度。
光明表示不服气,于是向上海知产法院提起上诉。再次界定85℃是温度,而非商标后,上海知产法院二审改判驳回美食达人公司一审全部诉讼请求。
85度C输了官司又败了好感,网友纷纷站队光明
可以说,85度C这波操作有点偷鸡不成蚀把米的意味,根据上海知识产权法院披露的民事判决书,本案一审案件受理费人民币47,217元,二审案件受理费人民币8,194元,均由美食达人股份有限公司负担。而且,重点来了,本判决为终审判决。
500万没要到,还得赔5万多,85度C后悔两年前那次在超市购买光明牛奶的经历吗?但这还不是终点,因为85度C又在广大消费者的心目中败了一波好感,网友们的站队非常明显,纷纷认为85度C碰瓷碰得有点夸张了,它咋不去告温度计呢?
不能怪网友们偏心这么严重,一来,前不久因为“td”质疑,85度C一面火速发表了坚持“九二共识”的声明,另一面为了讨好台湾网友又对大陆分公司的“个别做法”表示“不予置评”,本来就给内地消费者留下了不好的印象。
而经过了被外卖平台下架,因为食品安全被查等一系列负面事件后,85度C还这么不安分,一直在危险的边缘试探,即便我们忘性大,你这样一次一次出幺蛾子,金鱼也不能假装不记得吧。
另一方面,这次85度C“找茬”的对象不是别人,而是上海老牌乳品企业光明,这可是土生土长的自家孩子,承载了一代人的童年记忆。
小财女还记得今年10月底,一篇《救救光明》的微信文章形成刷屏之势。作者以一名上海小囡的口吻讲述了上海人对于光明乳业(600597,股吧)辉煌不再的焦虑。这篇很快10万加的文章下方的评论区也成为大型心疼光明的表白现场。
救救光明不能只靠情怀
而让消费者发出“救救光明”呼声的,正是光明日益下滑的业绩。10月底,光明乳业公布了三季报,公告显示,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155.64亿元,同比下滑5.71%,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3.94亿元,同比下滑25.53%。特别是第三季度,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为5891.28万元,较上年同期减63.75%。
屋漏偏逢连夜雨,就在三季度成绩单披露的同时,光明乳业发布公告称,公司董事会于2018年10月29日,收到公司董事桑树德,副总经理、财务总监王伟的辞职报告。
在利润大打折扣,高管集体辞职的利空消息之下,害怕光明倒闭的情怀消费者担心起光明会不会倒闭,光明也非常合时宜地做出了回应,11月2日,光明乳业公开发表《致热爱光明乳业的广大消费者》一文,称公司经营情况正常,请消费者放心。
对于公司今年三季度业绩全面下滑的原因,光明乳业认为主要是受制于乳制品市场激烈的竞争格局,常温乳制品销售欠佳。
实际上,光明在2002年上市之时,还曾辉煌无二,当年,光明乳业全年营收达50.22亿元,超过了伊利与蒙牛之和。
随着后来者强势发力,光明淡出了乳业的第一阵营,唯一坚守住的是长三角地区的消费者。根据《齐鲁晚报》报道,2014年, 光明乳业在华东地区市场占有率为22%,其中上海地区达到40%。而无论是新鲜牛奶,、新鲜酸奶还是常温牛奶,光明的市场占有率在华东地区都名列前茅。
但这部分忠诚度极高的情怀消费者,或许也减弱了光明开拓新市场的紧迫性。在很大程度来说,这是不少老字号品牌的通病。历史长久也意味着缺乏创新发展的内在动力,难以走出“情怀”桎梏,也是光明没能拥抱时代的主因。
在不少业内人士看来,光明除了伊利和蒙牛强势围攻的外部威胁,也不乏管理体制僵化和研发不足的内部隐忧:没有熟悉市场的管理团队,品牌种类也比较匮乏。
这让小财女想到同样是上海老字号品牌回力。“重生”的回力,让所谓的“怀旧”情怀走进时代。一方面,既保留了经典款式,将怀旧做成一种新时尚;另一方面,迎合大众消费者特别是年轻人的口味,让产品更加丰富,最终在国际大牌的冲击下赢回一片天。
情怀是民族品牌的独特优势,但市场是流动的,有时候不是消费者在抛弃品牌,而是品牌在拒绝消费者。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财经女记者部落。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